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汇总十篇-9游会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12 15:36:13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1)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是课堂教与学的交汇点,是地理课堂教学的扩展与补充,也是学生巩固、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锻炼相关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所以,不应忽视地理课堂作业的教学设计,应将高中地理课堂看作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学生需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师也应在备课时将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纳入教学设计的要点,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为此,本文特展开以下探讨。

一、高中地理课堂作类型分析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是按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地域性和空间性特点,有计划的设计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调查、绘图、交流和实验等方式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能力。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维方式出发,高中地理课堂作业有以下四种类型:首先,是阅读分析类型。此类型的载体是地理文字材料的呈现,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应该从报纸、期刊、杂志等媒介上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的文字材料,作为地理课堂作业,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结合老师的讲述和教材知识来掌握材料的背景和内涵,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教材知识。其次,是操作实践类型。此类型中的地理技能为学生提供了地理思考的技术和工具,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然后,是探究钻研类型。此类型倡导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整理并汇报各自的探究结果,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会逐渐增强,学习效果事半功倍。最后,是合作讨论类型。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根据地理概念、事实、原理来分析论证,并进行陈述。通过大量的讨论交流,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会大大增强。

二、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设计实践

1.文字材料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文字材料类地理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对地理教材中的文字材料进行阅读并分析,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并逐渐建立起空间概念。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的学习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气团的概念。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或口头阐述来让学生了解有关气团概念的阅读材料。因为气团在特定的空间中存在,水平范围和垂直高度非常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气团的存在范围进行阅读,将气团比喻成操场,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也许没有提及地理空间,但利用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有意识的建立起气团存在的地理空间范围。每一种地理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存在,教师应该有目的的设计阅读分析类的地理作业,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想象和感受地理空间,并逐渐具备地理空间相关概念。

2.图表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图像可以说是地理学科的又一种语言,能将地理信息准确的传递。地理图表主要有地图、统计图、景观图、漫画和示意图等。地图的空间性和墙,通过大量的地理信息和现象的反映,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景观图能对地区特有景象进行反映,能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统计图能帮助学生弄清各个区域的气象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作业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图表类作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在地球运动一节内容的讲述中,需要对地图和经纬网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教师可以设计一道读地图类作业进行练习:

题目:下图中甲地位于新加坡(1。16'n,103。50'e)的()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有如下的思维过程:首先,对甲地的经纬度继续判断。然后,通过空间定位和空间想象能力,将新加坡和甲地在世界地图中的大致位置定位出。最后,按照方位来判断并得出合理答案。此题能有效的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空间定位以及读图能力。

3.实验模具类地理作业的设计例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模拟实验演示教学可以更加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理解困难,例如地转偏向力。这是一个假想的力,原本不存在,能对地球的空间是时间范围造成影响,而学生对大范围和长时间下的这种现象很难理解。如果通过实验的设计,组织学生亲自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得地转偏向力能具体的呈现,那么学生能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固定一个地球仪,让学生上台进行如下操作:(1)地球仪静止时,将红墨水滴在60度n的位置,观察轨迹;(2)从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将蓝墨水滴在相同的地点,观察轨迹和之前的相同与否。另外,在地转偏向力的作业设计中,还能选择身边的现象和事物来向学生演示,例如设计如下实验:安排一间实验室,组织全班同学将自来水打开,对落水口出的漩涡各自的旋转方向进行观察。这样一来,通过直观的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有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效果良好。

三、结语

地理作业是地理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学生深化、巩固地理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对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内涵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课堂作业类型的不同,从文字阅读类作业、图表类作业和实验模具类作业三个角度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作业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升地理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呈云;精心设计,提高高中地理作业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10期

[2]林小鸟;王宝剑;熊莹莹;试论新课程视阈下的高中地理作业改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其包含了地理学科在育人方面的核心功能,倡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行为的调控[1]。在传统高中地理教育中,学生课外作业多数是以参考书上的大量习题为主,枯燥无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影响高中地理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改变这样的格局,教师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为基本诉求,对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状态。文章结合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案例,探讨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立足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作业活动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而对于课外作业而言,教师必须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趣味点,并将其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外作业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中生能够正确理解人地关系,树立人地协调价值观,在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形成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并树立危机意识,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绿色食品知多少”一课教学为例,学生在接触绿色食品相关知识之后,对于生活中的绿色食品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增强课程的交互性,教师可以绿色食品知识为背景,让学生设计绿色食品知识普及及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看法、生活中绿色食品的选择情况、绿色食品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形成关于绿色食品相关知识的系统化认知,在问卷调查设计和执行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要懂得合作共享以提升效率,使整个课外作业展现出实践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其所获取的数据来自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前景的客观认知,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显然,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兴趣点与生活是关联的,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对于学生兴趣点的寻求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关注社会热点等,并将其融入课后作业设计,以实现相关兴趣点的升华。

二、关注乡土性,活化课外作业活动的资源配置

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所蕴含的自然风物、生存智慧、文脉习俗、道德精神对于开启民智、塑造人格、传承文明等方面影响深远,从某种角度来讲,乡土地理可以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体验,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2]。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做到与实践充分融合,而地区性的教学资源必然成为课外作业设计的重要素材,对于高中地理教师而言,需要高度重视乡土教学资源的挖掘,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教学环节,课文中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视角,教师可将其换成厦门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数据信息,并结合相应知识体系的建构组织教学,依照这样的思路,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和整理本市区工业城市化发展的资料和信息。学生收集资料可通过以下途径:图书馆、报纸杂志、上网查询、企业调查、人物访谈等,同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城市设计规划者的身份谈论我们的城市应该如何发展工业,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城市化发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克服?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联系全国的情况加以延伸拓展,并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外时间,可选派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看法,其他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且补充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使问题的互动交流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可见,倡导课外作业的乡土性,其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从局部认知向整体认知发展,使学生可以站在区域分析的视角审视和解决问题,随着对于本地区相关问题认知的不断提升,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

三、倡导合作性,形成课外作业常态运行机制

传统高中地理课外作业忽视了学生的交互性和合作性,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在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时就需要落实合作性原则,营造良好的知识交互和应用氛围,以活动促发展,通过类型多样、主题丰富、组织灵活的课外实践活动作业,使学生学用结合,促进其思维和智慧的发展及技能和能力的提高[3]。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高中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良好训练,并学会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审视世界,使思维能力展现出综合性的特点。以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中“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知识点教学为例,教师设定了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分小组充分利用自身收集到的材料构建对应南水北调的模型,并体现以下程序:“明确主题—分配角色—设计情境—学生展示—讨论评鉴”,该作业需小组成员在相互探讨之后进行展示,并讲述清楚南水北调是如何运作的?南水北调带来的巨大效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最好让学生制作成ppt,在此环节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诸多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还要懂得进行有效的知识体系构建,实现地理学科知识的应用,使课外作业朝着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在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形成共同探究的习惯,久而久之将此部分成员固定为兴趣小组,进而成为推动课外实践作业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发挥小组长的效能及学生的主体性,要懂得处理不同意见和建议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最佳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使学生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朝向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

四、注重实验探究,加强地理实践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为能力,由此可见,地理实践力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地理实验和社会调查三个方面[4]。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地理实践力是每个地理教师应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高中地理课外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分析方法,实现区域认知素质的提升。如在学完工业区位后,教师可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厦门可口可乐公司进行调查,并设计如下问题:①可口可乐公司生产饮料的原料有什么?来源于哪里?②其工业要素投入包括哪些?占比分别是多少?其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包括哪些因素?③其经济效益如何,近几年的变化趋势及原因是什么?④其对周边有没污染?有没有搬迁的可能?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实地调查、采访公司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多方了解,通过亲身探究,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获得深切体验,从而激发其更深层次的探究欲望。高中地理知识中很多研究都是以某个区域为背景进行的,大区域和小区域的研究视角是地理要素认知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高中生地理知识认知的重要路径。如讲完旅游地理后,教师可结合鼓浪屿申遗成功组织学生参与研学小课题探究实践,其实施主要从三个步骤进行。第一,研学前,学生查阅资料,熟悉区域特色。具体而言,鼓浪屿研学旅行小课题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课题一:厦门鼓浪屿倾听人文历史。厦门鼓浪屿融汇了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一百多年以来在这小小的弹丸之地演绎了无数的繁华与传奇,还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追寻历史踪迹、探访名人故居、领略万国建筑、了解海岛人文文化,感受历史文艺之岛的魅力。课题二:厦门鼓浪屿主要景点分布及成因,游览价值。课题三:探寻鼓浪屿风琴博物馆。了解风琴种类、风琴珍品的历史渊源、主要特色、文化内涵及旅游开发价值。课题四:鼓浪屿旅游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究。课题五:对鼓浪屿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作出评价。课题六:对鼓浪屿景区规划设计做出评价(景区形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课题七:设计一次主题游(收集信息,确定目的地,合理选择路线,保证旅游安全)。第二,地理研学过程中,学生观察探讨,寻找课题价值点。第三,地理研学旅行后,学生执笔总结,形成研究小报告。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将有价值的内容整合成ppt,在课堂上围绕学生发现的问题与疑惑,展开讨论,对研究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建议。整个研学旅行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意志,提高了其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上所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作业需科学设计,优化内容及形式,改进课外作业的推进方式,关注高中生的兴趣点,巧妙渗透乡土资源,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驱动,使高中地理教学更优质高效,高中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1):57-61.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3)

地理学科有其独特性,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枯燥,更不像文科那样需要死记硬背。地理学习窍门比较简单,它需要学生理解了才能解答习题。特别当地理知识图文并茂时,学生会感觉地理学习没有那么乏味。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该在教材基础上,融入趣味性教学。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新课时,该章节很多知识点都来自生活,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但是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比较散乱,无法形成系统性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这些知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形成系统性学习。教师可以设置这样具有趣味性的习题:假设现在你是一名医生,你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查看我国各大江河湖海,为我国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出一个科学的处方。该处方一用即可有效,它能够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大家开始执行职责,为水资源诊治吧!这样具有趣味性的习题,学生会认真地分析问题,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时,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教师基于该要求,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从更广的范围入手分析问题。用长久的眼光看待问题,这样学生解题时眼界才能开阔,而且想象力有绽放的空间。我国的人口问题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在讲解到《人口数量变化》时,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情况以及人口结构也基本了解,他们借用人口分析图绘制出了我国人口布局情况。教师可以将人口分布容量作为习题主题,进行开放性设置。在课堂有限时间里,让学生收集教材资料尽量完成习题。在课下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使用小组讨论形式,将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该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成主动学习。而且,学生在谈论中,学会了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

三、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针对性

教师进行设计作业时,应该以学生需求以及教材要求为出发点,设置的习题多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教师设计的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太阳对地球影响》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设置习题。首先,教师让学生了解太阳辐射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初步了解概念的基础上,认识了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进而能够深入了解太阳对地球辐射的相关影响。其次,教师在课下准备相关的图片,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分析地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以及读题能力。学生接触这些题型之后,他们能够联系生活,用知识解答生活案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该着重树立全局观,这样在看待问题时,他们的见解才能有深度。教师在设置习题时,应该适当将这些习题设计成“必做题”或者“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那些地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学习水平的习题,而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可以深入解答这些习题。教师设置这些有针对性的习题,能够保障每个学生在合理的学习压力下进行学习。

四、设计地理作业时注重体现灵活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进行习题设置时,不应该局限于书面形式。传统的作业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行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被限制。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口头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习题。教师进行作业设置时,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更乐于接受知识,从而使地理学习呈现全新的面貌。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4)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具体来说,地理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特点:

1.层次性。现在高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教师在设计地理作业时,应改变作业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建立“作业库”,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作业形式和难度,让各种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

2.生活性。《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后作业设计应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及其他各课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的整体。如观云识天气、推测天气变化、分析地理现象成因等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有助于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地理思想。

3.综合性。地理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决定了地理作业设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例如,学习气旋时,可给学生讲这样一段史实: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用火欲将魏军全部烧死,不料突然下起大雨,浇灭山火。这是因为大火使空气受热上升,气压降低,形成气旋,气旋中心的空气上升冷凝致雨,属于气旋雨典型案例。利用相关的史实设计有关气旋的题目,正是地理知识综合应用的体现。

4.探究性。探究性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地理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挖掘。对于高中生而言,探究性的作业更有利于他们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地理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具体形式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必须在传统的作业设计的基础上有所转变,要切合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笔者认为,值得尝试的地理课后作业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实践型作业。地理教学中有许多与我们生活有关的知识,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观察、体验和总结。例如,讲授完《旅游交通》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旅行社,结合所学知识和图册独立完成实践作业。题目是:某同学家人计划利用“五一”假期到黄山观光,请你为该同学设计一条较理想的旅游线路,并说出理由。可以说,在每一单元里,教师都可以设计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从中学会从地理视角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创造型作业。创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类似模型制作、地理小报制作、建立家庭小气象站、地理科学小论文等形式多样的作业,特别提倡有创意的作品。笔者曾尝试让学生写“地理周记”,让他们把生活中发现的地理知识记录下来,班级每周交流一次,学生们互相讨论、分析,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调查型作业。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其特征是信息化、开放性、创新性。为让学生大量获取信息,笔者把“社会调查”作一种课后作业类型,要求调查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关,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例如,让学生个人或分组调查本地的土地利用情况、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人口增长情况等;或针对时政热点,如沙尘暴天气、三源环保问题等,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爱鸟周”等环保宣传活动之际,让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小报告,要求人人参与,长短、体裁不限,以此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使其能力得到展现。通过调查型的课后作业,把地理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作业类型。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从技能、地理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材料”,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选取与地理应用有关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学了人口的数量变化这一课,可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一个洲或国家、地区,搜集相应资料,对其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模式、变化预测等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为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只在方法、程序上给予指导。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活动,形成一个开放式的研究式程序。探究类的课后作业,有助于创设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三、新课程背景下地理作业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1.地理作业要避免单一化,突出层次性与全面性。多年来,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所有学生做相同地理题已经习惯成自然。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分档作业要按学生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努力向更高层次的作业题挑战。分档作业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对低层次的学生――“低起点,拉着走”;对中层次的学生――“有变化、主动走”;对高层次的学生――“多变化,主动走”。作业题数“保底但不封顶”,成绩分类“定层次但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5)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简介:关煜涵(1985―),女,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4502

1引言

林业项目工程建设中,作业设计属于非常关键的环节,作业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营林工程的总体质量与投资效果。新形势下,必须提高对营造林作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并强化营造林作业设计质量,使其真正成为指导林业作业的重要依据。

2营造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2.1营造林作业设计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

在具体工作中,营造林作业设计是在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初步设计基础上完成的,也是具体施工的重要依据。为此,营造林作业设计应当将建设的任务、技术、资金等落实到项目施工的方方面面,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2.2营造林作业设计是营林工程评估的关键环节

营造林作业设计是营林工程评估的关键环节,工程评估包括资金使用、技术情况、建设任务、工程质量、效益等多个方面。在具体林业工程建设中,大部分评估均是依据营造林作业设计进行的。

2.3营造林作业设计是工程验收的重要标准

建设单位按照营造林作业设计进行施工,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必须依据营造林作业设计“自检自查”。在施工结束后,工程监理部门严格依据营造林作业设计,对建设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2.4营造林作业设计属于林业原始档案资料

在营造林作业设计中,涉及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是技术档案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也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营造林作业设计属于林业原始档案资料,对林业发展有重要作用。

3营造林作业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3.1设计准备资料不完善

营造林作业设计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资料采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进行作业设计的前提。但是,在具体营造林作业设计中,经常因调查资料不全面而导致数据失真,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例如,对土壤、山地小气候等小班立地因子记录不详;选择树种、混交方式等现场设计记录不详;基础资料不完善,缺少数据、图标注释等,进而降低了营造林作业设计应有的指导价值。

3.2设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实中,部分区域营造林作业设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甚至出现技术问题。例如:①部分地形不显著的区域,小班区划分往往不明显,进而导致作业设计与造林地不吻合;②小班造林很难确定具体完成日期;③部分投资预算缺乏依据、计算过程,只有结果,内容不全,经济指标差异性显著;④封山育林设计中,未结合封育目的、现有灌木数、母树以及幼苗树等具体指标。

3.3过分注重设计标准化

部分营造林作业设计过分强调标准化,各种作业设计雷同、形式主义严重,设计内容与设计形式缺乏创新,无法体现树种特性与区域特点。

3.4营造林与市场需要失调

在人工造林设计中,缺乏长远打算,用苗、造林联系不紧密,也没有纳入商业性规划与思考,长此以往,使得林产工业无法及时供应木材,造成了一定经济损失。

4具体解决措施探究

4.1注重设计资料的完整性

完善作业设计前期的准备工作,提高设计资料的完整性与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高作业设计质量。①在文本编写之前,必须整理汇总各种设计材料,做到小班材料图片、表格、卡片一致,材料齐全;②在仔细分析基础材料和设计资料的基础上,做到详细描述、突出重点、分清主次。作业设计必须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格式规范、文字简练,让人一目了然。③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小班营造林设计的改进,要求内容标注完整、清晰,比例尺合理,图例规范,更好地指导具体施工工作。例如,在设计图上清晰标注封山育林、隔离带、示范样板、混交地块、补植补造等图标。④附小班注记表。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模拟飞播造林与人工造林包括村名、小班、面积、树种、土地规格、苗木质量、苗木密度、地理坐标、混交比等内容;第二,封山育林主要包括村名、小班、面积、树种、土地规格、封育年限、封育方式、封育类型、补植面积、苗木质量、苗木密度、地理坐标等内容。

4.2改进营造林技术设计

目前来说,营造林作业设计问题普遍在于造林、营林技术设计上。因此,必须结合年度计划、区域特点设计立地类型表,结合区域生态环境合理选择树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理的造林典型,如经营措施、整地方式、混交方式以及造林密度等;加强造林地区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做好基础性建设工作,如建设生物防火带、林区道路、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与此同时,提高文本编写质量。例如,在项目区概况环节,就需要简要阐述林业工程任务、工程计划、计划完成实际情况、实施效果、经验等,并详细具体描述造林类型、立地类型、保障措施、技术要点等,突出先进科技成果的适用性、树种选择以及苗木质量等内容。

4.3加强监管

要想提高营造林作业设计质量,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管理。对此,林业工程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考察单位要求,对营造林作业设计过程、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具体地说,①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项目标准聘请资质齐全的设计单位来设计作业;②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培训工作,提高设计人员对营造林作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促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政策、技术标准,吃透设计要点、熟悉设计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作业设计,从而大幅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另外,还需加强设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设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进而提高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③设计人员必须参与现场调研,全面掌握现场条件,客观、准确、合理地进行作业设计;④将设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推行“谁设计、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体制。对于工作敷衍了事、不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进而导致责任事故的,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4.4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树种

营造林作业设计,应以市场为导向,并结合当地区域条件特点进行树种选择,尤其是集约经营丰产林,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培育树种,积极培育短期速生的纤维材林、价值高的材林。在作业设计中,应研究林产工业的规模、布局、产品结构,在具体作业设计中体现林木产业发展方向。

5结语

营造林作业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林业工程整体质量。新形势下,林业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营造林作业设计的常见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对策,进而为营造林作业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

甘丽,史明昌,黎昭咏,等.造林规划设计系统研究与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3(21).

[2] 聂凯,韩宁,燕飞.基于webgis的古树名木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农业科学,2012(5).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6)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电力设计企业管理

电力设计企业管理模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设计项目的管理是日常工作开展的重点,作为电力设计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能够承包较多的设计项目,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电力设计企业设计产品质量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首先企业接到承包项目后,应该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可行性研究要综合考虑变电站的用电需求、土地检测、分地评估以及变电站的容量,使设计更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各种集资项目不论形式如何都应该遵照相关部门的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审批时应该准备初步设计项目相关的资料得出相应的审批报告。项目审批是电力设计企业工作开展的重点,因此相关领导应该重视审批环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电力设计院需要交付的是项目设计文档和图纸,电力设计可行性报告审批合格后设计人员应该对项目做细致的分析,根据项目自身需要以及市场发展的特点对项目设计进行商讨。在设计项目启动时,要根据项目阶段、类型以及电压等级或者是机组容量等参数,自动生成相关项目策划信息及项目信息。项目设计中有很多分散内容,可以将项目的设计任务分给各部门,各部门根据设计的需要对人力进行任务分配项目设计需要团队的协作,单靠某个设计师是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的,针对项目的设计方案要做到尽善尽美,既要做到设计的实用性又要考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需要不断对项目设计进行完善,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后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审核批准,确保设计方案没有差错后才可以正式形成设计图纸和文档。

二、推动我国电力设计企业创新管理的有效策略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电力设计企业实行创新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竞争力。对电力设计企业实行创新管理必须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在企业原来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对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完善,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快速发展。

1 完善电力企业设计管理

电力设计企业工程复杂,电力设计作为企业前期工程的产品,其设计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发展速度的一大因素。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提高设计质量,承包到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项目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电力设计企业必须根据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完善设计部门结构,明确部门职责并安排专业人员开展设计工作。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尤其是开展一项电力设计工作,完全由一个设计师完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只有设计师之间共同合作,针对设计方案共同探讨才能使设计的产品更加完善,满足市场需求。建立知识扩散保护机制是保证电力设计企业维持长久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可以和相关电力设计企业形成战略联盟,有效地利用一些优势资源,提高企业的设计实力,不断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同时,在对设计管理的制度和流程方面,通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采取信息化建设,将设计过程、项目管理相关流程落实到信息系统管理中,才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相关流程和制度执行的合理性,保证设计管理的顺利进行。

2 加强电力设计企业的运营管理

市场竞争环境下,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加强电力设计企业的运营管理,必须要掌握市场发展动态,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运营管理做出调整,将市场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电力设计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首先电力设计企业应该走转变经营思想,转变传统的服务态度和服务理念,做到企业要为市场服务的理念。其次,电力设计企业应该重视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服务质量方面得到客户的认可,加强对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力设计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不仅如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应该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同时电力设计企业借鉴运营管理模式,要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选择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

3 健全企业激励机制和培训计划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新的竞争体制下电力设计企业实行管理创新要做到“以人为本”,重视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人才质量的提高创造便捷的条件。培训能够帮助一个人更好地取得进步,企业开展培训机制也是对人力资源的长久投资,作为企业领导应该意识到培训对工作人员进步祈祷的作用,在工作中重视开展各项培训,充分发挥员工的最大工作能力。首先,作为电力设计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定期邀请一些在电力设计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举行培训会,让工作人员在培训中不仅掌握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实现员工技能的提高,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培训还要加强员工职业素养的提高,引导他们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提高人力资源的工作热情。

同时,为了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企业人事主管部门可以设置一些激励制度,比如:工作人员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越多、质量越好,就可以得到企业的物质奖励,最大程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促使工作人员有效地利用工作资源,在有效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工作财富。在激励制度的引导下,不仅员工能够收获更多的利益,也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

4 提高项目承包管理质量

电力设计企业近些年的发展让更多人的设计现场管理经验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对设计项目承包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因此,在新形势下电力设计企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项目承包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项目承包成本。但是对于总承包项目管理,非工程管理部无法与设计部门形成统一整体,虽然企业高层领导的调解能够保证各部门任务顺利完成,却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提高项目承包管理水平,需要电力设计企业的主要领导能够根据企业发展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把电力设计作为企业发展重点,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工程管理部门以及设计部形成一个整体,完善项目承包管理秩序,全面提高电力设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结语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7)

设计管理这个概念在我国室内设计行业出现较晚,其发展时间不长。长期以来,设计管理一直不被室内设计其重视,但随着室内设计市场竞争压力的逐渐增大,设计管理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室内设计运作愈加依赖于高效的设计管理工作。现阶段,一些平面设计企业及工业设计企业正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企业设计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当中,以便提高自身运营工作的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尽管许许多多的设计企业意识到了设计管理的重要性,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工作,但时至今日仍未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室内设计理论体系将是未来企业努力的一种关键方向。

1.室内设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大发展,室内设计通过不断的实践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整个社会的形态结构中。我国室内设计源于美术装饰专业,长期以来该专业的存在只是为了配合建筑设计及装饰,并没有作为一项独立的门类呈现在人们面前,而在国外室内设计很早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以一个独立专业的形式出现在建筑设计与装饰行业中。在西方发达国家里,室内设计已经相当成熟,具体设计流程中有效地融合了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任性化设计、绿色设计,使得设计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随着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我国室内设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量外国优秀的国外设计企业涌入到国内市场,这势必使得本土室内设计企业面临巨大挑战。

2.室内设计企业创新管理策略

设计管理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目的在于采取有效手段对零散的层次进行整合,协调设计所涉及到的各项资源,同时寻求有效的方法解决设计活动的问题,实现设计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下文简述的是若干管理策略:

2.1 设计企业战略管理

室内设计企业的战略管理指的是企业要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设计战略,同时采用有效措施对设计战略进行管理。设计战略作为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有助于企业高效地使用设计资源,提高设计创新能力及产品开发能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也将有益于企业对自身形象做总体性的规划。设计战略的制定建立在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长期的工作方向作规划及提出相关策略,实现企业各个层次的设计工作协调、统一、高效地展开。

2.2 设计过程管理

企业设计工作的开展遵循着一定的流程,并具备一个明确的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指的是企业设计部门制定的预期工作目标,要求相关组织在设计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实现预期效果。室内设计企业进行设计过程管理,主要的目的在于监督管理设计流程中的各个步骤,使得设计的质量能够满足预期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设计过程管理的管理效率,提升设计部门的设计效率,必须对企业设计部门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协调好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提高设计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设计组织始终处于一个高效的工作状态。设计部门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对整个企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

2.3 设计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以往企业的管理策略注重于采用强制性、制度化的管理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实践证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定的缺点,不利于激发员工能力的发挥。现阶段企业的管理要强调人性化管理,所谓的人性化管理指的是以人为本,管理中以人为核心,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员工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设计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本质在于给予员工更多理解,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观念,为员工建立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大胆创新。

2.4 强化企业知识与文化的管理

现阶段,企业的发展依靠知识及能力,对于室内设计企业而言,知识与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专业知识与设计能力已然成为了室内设计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故,设计企业要积极拓展自身知识资源储备,强化企业知识与文化的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便于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建立知识体系,组建学习型的组织,将知识有效地融合到实际设计中,提供企业设计的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建立独具自身特色的9游会的文化,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企业健康地发展。

3.结语

在我国室内设计企业的设计水平往往局限于设计工作效率,设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使得设计企业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设计项目,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综上所述,室内设计企业通过实行设计管理,创新设计工作管理方式,有效控制设计组织、设计流程,实现高效室内设计任务流式管理。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77-02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人才[1],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通过院团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多种方式,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产、学、研、练、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设计是在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进行专业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加强对本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提供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极其重要。我们不仅希望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能创造性地解决人物形象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践问题。此外,还要注重服务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主动将人才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对接,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针对我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符合新时期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发展需要的毕业设计模式,建立和完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毕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崔宏巍等人[2]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化毕业设计的创新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崔苏卫等人[3]通过建立顶岗实习网络平台,将毕业设计、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的一体化,形成了“产学结合,学做合一”的特色培养模式。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制度、监督机制以及评分标准不健全的现象普遍存在;毕业设计选题传统单一、缺乏变化,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专业发展前沿脱钩;毕业设计的教学时间安排与学生的求职时间相互冲突;缺乏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展示和对外交流。特别是在毕业设计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够,很多选题只是对往届作品和文献的简单重复,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元素,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缺乏,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设计是人物现象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期间,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展现完整的设计作品,是学生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示设计个性与风格的重要平台,不断探索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要求的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长期教学任务。

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人物形象设计是一个新兴行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湖北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结合学院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产学研工作,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舞台影视化妆技术为特点,开设戏曲化妆、舞台影视化妆、配饰设计、立体剪裁、创意化妆等特色课程,构建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与地方文化企业紧密结合,通过解决企业在文化创造和形象设计中的实际问题,既加强了学校的产学研工作,又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4]。我们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设计作品的质量。首先,我们在毕业论文选题上要求必须具有创新性和综合性,在课题的选择上采用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其次,我们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课题调研、方案设计、效果图表现、论文答辩。作品汇展,学生也要独立认真地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题的调研和作品设计。院系两级督导专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答辩等环节进行定期督查。此外,我们组织答辩小组,制定答辩评分标准,真实客观地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整个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学习环节的总结性艺术实验活动,是学生对艺术思维、艺术表达以及艺术技法的一次最好的诠释。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自觉地将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到形象设计创作过程的实践中去,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能够在项目制作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及途径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就无形中使得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经过毕业设计,学生具有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并在创作过程中凝聚自己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

4.开展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展。毕业设计展是高职艺术类专业特有的教育实践模式,我们鼓励学生以作品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主题,既突出专业,又紧密联系生活,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展出。我们以实践实训案例作品露天展示及影像播放为主,配合用人单位校园现场招聘会以及教学研讨会,将教学成果展示、学生就业、专业建设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展出现场公开考评作品成绩,并将优秀作品制作成电子册在学院网站上,扩大毕业展的宣传工作。例如,2015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我们以“视・界”为主题,共展出120多个学生的优秀作品,并邀请了武汉顶层全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市相互广告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业进行现场校园招聘,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高度评价。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目前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建立了新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虽然我们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完善,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为社会培养兼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广军,刘兰明,林春明.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4,(8):5-7.

[2]崔宏巍,朱方来.高等职业院校四位一体毕业设计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7):74-77.

[3]崔苏卫.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6):154-155.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62-0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岗位对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强化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以实训基地为平台让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来学习、理解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高校教学课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因此,加强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会计实训基地建设遭遇的问题

1.1 校内实训的制约

(1)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有限,软硬件相对滞后。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设备,而高校作为非盈利性机构,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再加上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建风潮,使得原本有限的教学经费更加紧张,无法满足实训基地的优化和完善的工作。目前,高校会计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硬件设备落后,软件设备更新缓慢,实训内容滞后于实际市场发展要求的问题。

(2)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会计实训设备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来对学生们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是为了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接触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技术岗位,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地需求。但是,由于课程数量和课程时间的限制,每个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实训实验设备处于空置状态,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3)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受到制约。目前,在实训教学方面,一些教师只是侧重理论知识的研究,实践能力不足,在遇到一些与实践工作有关的操作等方面的问题时,无法给学生们做一个明确合理的解答;同时,在实训教学方面,一些教师的知识拓展面也不够广,不能充分利用实训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做一些知识面的拓展教学,仅仅依靠软件设备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和操作,使得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1.2 校外实训的瓶颈

尽管校内实训能够让学生们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练习专业知识实践运用的效果,但校外实训能够让学生们更进一步地接触到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所以各个学校往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寻求合作企业,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亲身感受和体验实践工作的平台。但是,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1)会计资料具有保密性,不宜接触和学习。企业的会计部门是核心部门,记录着企业的资金动态,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状况。会计资料是企业管理的机要文件,是企业账目的汇总和会计核算的凭证。在校外参加会计实训,尽管有可能有机会进入企业内部观摩学习,但要想接触到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会计凭证等是极其不易的。(2)核算工作的技术性和系统性较强,短期内收效甚微。会计的核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大规模短期的高校实训课程中,企业没有过多的时间和人力对所有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进行专业性的独立指导,只能进行短暂的专业知识概括性讲解教学,对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成效不大。(3)企业会计工作的场所有限,无法进行大规模地实习。与服装加工企业或机械制造企业等的工作不同,每个企业的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需求数量有限,办公场所无法同时容纳一个学校几百个人来企业进行实训学习。高校在寻找一个适合实训的合作企业,以及安排好实训时间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2 高校会计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在改善校内实训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

(1)加大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的资金投入。会计实训基地的建设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在实训平台的建设中,各种硬件设施需要更换,许多软件和系统的配备需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和升级。经费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关键,落实好经费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改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实训基地使用与考核。加强课程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教学设施的管理,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有效、严格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实训设备在使用时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加强课程管理,也要做好对教学课程科学合理的调配,保证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实训平台;加强课程管理,还要做好对实训的绩效评估工作,通过科学的评估手段检查实训基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消除实训师资力量不足的现象。为适应新型的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学校要加紧培养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技能型”师资队伍。对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通过以老带新方式,让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针对实训课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聘请校外企业的资深财会人员兼职教学,加强学生们对实践工作的理解;为加强学校会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的会计、财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课程,针对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讲授。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学水平,有助于学生们的实训教学更为顺利进行。

2.2 进一步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实训形式

企业是一个实际工作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进行高校会计的实训教学,学生们能够切实体验一个企业从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涉及的会计工作,系统和全面地学习会计工作中涉及的账目处理、会计核算等内容,加深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同学校的合作培养需要的人才。由于各类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的运作方式的差异,在合作的方式上也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对于生产企业通常有专门的生产车间和大型的生产线,会计工作与企业的实际经营动态紧密联系,所以这类的企业可以安排认知性实习,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像会计公司的工作主要是处理一些中小企业的建账、记账、纳税申报、工商年检、验资等会计工作的内容,需要有较多的会计人才,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主要是进行企业的会计报表审计,同样是业务繁忙,工作量大,可以以此类企业为主作为学生们进行会计学习的实训基地。

3 结语

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各大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会计实训基地建设。尽管大家对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抱有很大的期望,目前高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建设仍然存在许多弊端。要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学校及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

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篇(10)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工业设计规模越来越大,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业设计产品。然而在工业设计过程中,设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工业设计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工业设计中就必须重视设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业设计效率。

1 工业设计中设计管理的意义

设计管理作为当前社会发展比较热门的学科,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工业设计都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而在这一过程中,设计管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是对一个活动过程进行组织,让行动变得更有效、成本变得更低,并让结果更加令人满意。对工业设计师来说,设计管理是设计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设计效率的重要保障[1]。近年来,工业设计已经涉及到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其产品与人类的资源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密切。在工业设计中,设计管理是提高资源利用效力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工业设计效率的根本保障,是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设计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技术突破,充分利用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同时还有助于创造健康的企业氛围,协调设计人员的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塑造企业形象以及产品品牌的形成。为此,做好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2 工业设计中设计管理的内容

(1)设计目标的管理。在工业设计中,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而设计目标是设计部门根据设计战略要求组织各项设计活动预期取得的成果。在明确设计目标过程中,设计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设计目标进行管理有利于设计战略的部署与实施,提高设计业绩,为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保障。同时,设计目标管理还有助于展现设计管理人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潜力,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设计程序的管理。设计程序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进而确保工业设计进度。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在进行工业设计时候,受产品的结构类型、设计工艺、所需资金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设计流程都会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工业设计中,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合理、有效地进行设计程序管理。

(3)设计质量的管理。一个产品的设计其最终的目的是能够赢得更好的购买力,而质量是设计产品取得这一效益的关键所在。在工业设计中,设计质量的管理始终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只有确保设计每一个环境、每一个工序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质量。在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依靠明确的设计程序,并在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进行评价。各阶段的检查与评价不仅起到监督与控制的效果,其间的讨论还能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3 工业设计中设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人才的培养。在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管理工作中,工业设计管理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与专业的设计管理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管理水平,保证工业设计效率,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任用非常重要。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竞争已经演变为科技与人才之间的较量,专业性人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为此,在工业设计的设计管理中,就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性人才的作用,只有专业性的设计管理人才才能确保工业设计效率的提高。

(2)制度的完善。在工业设计的设计管理工作中,设计管理作为一项工作,需要依靠健全、完善的制度来开展。就我国当前工业设计管理工作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设计管理制度,以至于设计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毫无头绪,无章可循,进而造成工业设计效率偏低,影响到了设计企业的发展[3]。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业设计效率,设计企业就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为设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3)质量的监督。质量不仅是衡量一件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同样也是检测设计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设计企业中,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质量方面的监督[4]。在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设计管理是确保设计实现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质量过关,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进而防止不合格的设计产品出现。

结语

设计管理是设计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设计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工业设计中,就必须重视设计管理,做好设计管理工作,进而不断提高设计效率,确保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鸿,江牧.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管理探析[j].包装工程,2011,24:87-90.

上一篇: 学校学历教育 下一篇: 民营医疗市场前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网站地图